左氧氟沙星单次500mg剂量口服给药对慢
----------
-----可乐必妥?抗感染之港出品-----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1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单次mg剂量口服给药后1h(n=4)、2h(n=5)和3h(n=6),左氧氟沙星对鼻窦黏膜的穿透力。最终研究结果证实,单次mg剂量口服给左氧氟沙星后第1个小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黏膜可能产生治疗相关水平,浓度一般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MIC90。欢迎大家进入阅读。
1.前沿
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并发症,在美国其发病率估计约为每年20万病例。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成人的主要致病病原体,全球约占70-80%,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链球菌属以及厌氧菌通常较少感染。
呼吸系统氟喹诺酮类,也就是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可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特别是在之前应用其它抗菌药物治疗4-6周失败后。
一些研究证明了每天口服mg剂量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疗效。考虑到感染部位适当的暴露是获得最佳治疗的一个主要因素,这将对了解鼻窦粘膜的左氧氟沙星浓度非常重要。尽管左氧氟沙星更常用于治疗急性鼻窦炎,但是出于实际和伦理上的原因,本研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中进行。
2.患者和方法
2.1.研究设计和程序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的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单次mg剂量口服给药后的第1小时,评估左氧氟沙星穿透鼻窦粘膜的组织药代动力学。
2.2.药物测定
使用验证的HPLC方法对左氧氟沙星进行定量。
2.3.统计分析
进行Kolmogorov–Smirnov检验评估数据是正态还是非正态分布。因此,描述性数据以均数±S.D.或者以中位数和极差表示。
3.结果
这项研究包含了15名患者(其中12名为男性,3名为女性)。在接受FESS之前1h、2h和3h分别有4个病例、5个病例和6个病例单次口服mg剂量左氧氟沙星。
15名患者的中位值(范围)如下:年龄,38岁(27-75)体重80kg(58-);肌酐清除率ml/min(69-)。所包括的三个研究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血浆和鼻腔鼻窦粘膜的左氧氟沙星浓度的均值(±标准差,S.D.)描述见图1。
血浆浓度中位数(范围)1h的为0.67mg/L(0.43-8.52mg/L)、2h为3.45mg/L(0.19-7.27mg/L)、3h为1.88mg/L(0.65-5.14)。黏膜浓度中位数(范围)1h为分别为0.96mg/L(0.78-9.87mg/L)、2h为2.50mg/L(0.19-10.05mg/L)、3h为5.84mg/L(2.09-9.34)。观察到最高组织浓度的时间为给药后2?3h。同时收集血浆和和组织中的左氧氟沙星,二者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86,见图2)。
平均鼻窦粘膜与血浆比(见图3),1h为1.46、2h升高至1.81、3h升高至2.56。
图1.慢性鼻窦炎患者单次mg剂量口服左氧氟沙星后,血浆中(白色三角形)和鼻窦黏膜中(白圈)的左氧氟沙星浓度(平均值±S.D.)。实线连接是指每个时间观察到的血浆和组织中的浓度。虚线是指左氧氟沙星抵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原体的90%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90)。MS,甲氧西林敏感。
图2.慢性鼻窦炎患者单次mg剂量口服给药后,血浆和鼻窦粘膜中的左氧氟沙星的浓度之间的关系。
图3.慢性鼻窦炎患者单次mg剂量口服给药后,鼻窦粘膜与血浆中的左氧氟沙星的比值。虚线是指一致性。
4.讨论
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个评估左氧氟沙星穿透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粘膜的数据。对于细菌鼻窦炎的最佳治疗,感染部位应在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制剂。有趣的是,在给药后1和3h之间观察到的鼻窦组织浓度几乎总是比对抗急性鼻窦炎的主要致病菌的MIC90更高。
众所周知,氟喹诺酮表现出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活性,因此应确保峰值与MIC的比值为8-10,达到最佳临床治愈或微生物清除和防治抗性传播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血浆和鼻窦粘膜水平之间的良好相关性支持这一假设,如通常使用的每日mg口服剂量,左氧氟沙星的高血药峰浓度,预期可能具有强大的治疗急性细菌性鼻窦炎的疗效。
随时间的组织与血浆的比值显示正向趋势(除了其中一个病例外的所有病例其值≥1)支持假说,由于左氧氟沙星温和的亲脂性,左氧氟沙星可以逐渐积聚在鼻窦黏膜,类似于我们所观察到与另一种呼吸氟喹诺酮类,即莫西沙星。此外,证实了左氧氟沙星对鼻窦粘膜的良好渗透性,而先前在此方面只有氧氟沙星的记载。
总之,这些研究结果证实,单次mg剂量口服给左氧氟沙星后第1个小时,在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黏膜可能产生治疗相关水平,浓度一般高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的MIC9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北京去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
- 上一篇文章: 泌尿感染听我的,没错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