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治疗方案

时间:2016-11-28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尿路感染(UTI)

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和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

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和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临床又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病因以细菌感染为主,极少数为真菌、原虫及病毒感染。在细菌感染中,革兰阴性杆菌为尿路感染最常见致病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约占全部尿路感染的85%。发病机制1.感染途径上行感染,约占尿路感染的95%。

2.易感因素

①女性容易发生感染;②不洁性活动;③尿路梗阻,妊娠压迫,前列腺增生,过度憋尿;④疾病机体免疫力低下,神经源性膀胱;⑤医源性因素。临床表现1膀胱炎

约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致病菌多为大肠埃希菌,约占75%以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痛和排尿困难。尿液常浑浊、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

2肾盂肾炎

如患者有突出的全身表现,体温>38.0℃,应考虑上尿路感染。分为急、慢性肾盂肾炎。

1急性肾盂肾炎

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育龄女性最多见。通常起病较急,在全身症状(寒战、发热、腰痛、恶心、呕吐等)出现同时会伴有泌尿系统症状,老年人表现不典型,可仅表现为纳差、淡漠、谵妄等。而体格检查中会发现一侧或两侧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和(或)肾区叩击痛。

2慢性肾盂肾炎

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腰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3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是指留置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膀胱冲洗、局部应用消毒剂等均不能将其清除,最有效的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方式是避免不必要的导尿管留置,并尽早拔除导尿管。

治疗一般治疗

急性期注意休息,多饮水,勤排尿。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者,可口服碳酸氢钠片1g,tid,以碱化尿液、缓解症状抑制细菌生长、避免形成血凝块。

抗尿路感染药物治疗

总体原则:

①选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无病原学结果前,一般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②抗菌药物在尿和肾内的浓度要高。

③选用肾毒性小、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

④单一药物治疗失败、严重感染、混和感染、出现耐药菌株时应联合用药。

⑤对不同类型的尿路感染给予不同治疗疗程。

⑥综合考虑感染部位、菌种类型、基础疾病、中毒症状程度等因素。

1急性膀胱炎

短疗程疗法可选用磺胺类、喹诺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物,任选一种药物连用3天,约90%的患者可治愈。如仍有菌尿,应继续给予2周抗菌药物治疗。

2肾盂肾炎

首次发生的急性肾盂背炎的致病菌80%为大肠埃希茵,在留取尿细菌检查标本后应立即开始治疗,首选针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药物。

病情较轻者

可在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日,通常90%可治愈。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头孢素类(如头孢呋辛)等。

严重感染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者

需住院治疗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必要时联合用药。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肾毒性大,应慎用。可于热退后继续用药3日再改为口服抗菌药物,完成2周疗程。治疗72h无好转,应按药敏结果更换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2周。

3复发性尿路感染

包括再感染和复发。

(1)再感染治疗方法与首次发作相同。

(2)复发复发且为肾盂肾炎者,特别是复杂性肾盂肾炎,在去除诱发因素(如结石、梗阻、尿路异常等)的基础上,应按药敏选择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物,疗程不少于6周。反复发作者,给予长程低剂量抑菌疗法。

4无症状菌尿(ASB)

(1)推荐筛查和治疗的人群:孕妇以及接受尿路侵入性操作的患者。

(2)非妊娠女性及老年人常出现无症状菌尿,但不推荐对其进行治疗。

(3)不推荐对无症状的下列患者进行菌尿筛查和治疗,包括:患糖尿病的女性,健康的男性,有长期护理设备,留置导尿管、肾脏造瘘管或输尿管支架管,脊髓损伤和念珠菌尿的患者。

5妊娠期尿路感染

宜选用毒性小的抗菌药物(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头孢菌素类等)。孕妇的急性膀胱炎治疗时间为3~7日。孕妇急性肾盂肾炎应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治疗,可用半合成广谱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疗程两周。反复发生尿感者,可用呋喃妥因行长程低剂量抑菌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与患者教育

(1)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泌尿道浓度高、不良反应小的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有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喹诺酮类、TMP/SMZ等药物。

(2)有尿路刺激症状但尿液常规监测及尿培养阴性时,需考虑有无焦虑抑郁等其他因素导致的下尿路症状。

(3)尿路感染的预防①多饮水、勤排尿,是最有效的预防方法;②注意会阴部清洁;③尽量避免尿路器械的使用,必需应用时,严格无菌操作;④如必须留置导尿管,前3天给予抗菌药物可延迟尿路感染的发生;⑤与性生活有关的泌尿系感染,应于性交后立即排尿,并口服一次常用量抗菌药物;

⑥膀胱-输尿管反流者,要“二次排尿”,即每次排尿后数分钟,再排尿一次。

(4)使用抗菌药物前询问过敏史;服用磺胺类药物时应多喝水;治疗中监测血常规的变化;服用呋喃妥因、磺胺类药物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喹诺酮类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

2为什么下尿路感染经常治错

现在下尿路感染归属于中医得湿热得范畴,因为下焦属阴,寒湿久为热,自然就变成湿热了,包括癌症都划入湿热得范畴,导赤散和八正散就用的幽兰无余。下面我举个例子,这是一个老太太,年龄60岁,医院检查膀胱炎,给足导赤散八正散甲减,从年治疗到年,患者轻轻中重,整整治疗了13年,据患者描述,以前不怕冷,现在开始怕冷了。我不想说什么,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不知道哪个中医会这样去害人,据说是一个主任医师,代表着国家得正统的方向,当病人给我介绍时,患者已经奄奄一息,病人家属说,你说一个膀胱炎让谁谁治,十几年都没有治好,你说中医慢也不至于这么慢吧。当我治疗一个心脏病病人合并甲状腺病人时,她合并尿路感染,你给他说咋治,她非得按照自己的来,大家愿意相信谁

经常尿路感染会造成肾功能不全

1.没劲儿。肾功能不好时,很多废物难以从尿里排泄出去,会出现精神不振、疲劳、乏力等没劲儿的感觉。北医院肾病科主任王暴魁指出,肾脏有病,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从肾脏漏出,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也会有没劲儿的表现。有些患者会以为是过于劳累,或是其他原因,而忽视肾脏问题。

  2.胃口不好。病人会出现多种消化道症状,尤其是因为胃肠道水肿,常有不思饮食、腹胀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

3.恶心呕吐。当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功能衰竭时,血中尿素氮增高,肠道中细菌的尿素酶会将尿素分解为氨,氨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恶心、呕吐。加之此时的肾脏对尿的浓缩功能减退,就会增加患者的夜尿量,而人体水分在夜间会大量丢失、血液浓缩,晨起血尿素氮水平相对升高。所以,晨起时容易恶心、呕吐加重。

4.小便有泡沫。尿里有泡沫的原因有很多,肾病也会引发这一现象。如果蛋白质从肾脏漏到了尿里,尿就会起许多泡沫。

5.排尿量不正常。健康的人每天排尿次数大约为4—6次,尿量约—毫升,如果排尿次数和尿量过多或过少,就要注意了。

6.尿蛋白和尿潜血。尿里有蛋白或者潜血,是肾脏有病的重要指征,尿常规就可以查出。但有时非肾病专业的医生会忽视这一点,建议最好找肾病专业医师咨询。

7.贫血。贫血的患者经常会去血液科就诊。其实,肾脏除了有排泄废物等功能外,还有分泌造血激素的功能,也是肾功能损害的一大信号。

8.高血压。高血压可以引起高血压肾病,也叫高血压肾损害,所以有高血压病的人要多加注意。当然,肾脏病也会导致高血压。

9.痛风、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血症都是血液中尿酸过多造成的,血液尿酸高的人,尿酸会沉积在肾脏里,使肾功能受损。

 10.尿路感染。经常尿路感染的人,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肾功能不全。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确诊,以期早发现肾脏疾病,进而早期治疗。

九个月大的女婴持续高烧28天不退,医院就诊不见好转,张奶奶一家带着孩子医院就诊,经诊断发现宝宝的尿路感染很严重,罪魁祸首竟然是“尿不湿”!

女婴长期发热患上尿道感染据张奶奶介绍,孙女发烧时刚开始是物理降温,而以往感冒发烧三五天就能好,没想到医院就诊了20多天仍然没见好转,只好带着孩子来到武汉求医。经详细询问家长日常护理细节,医生对宝宝做了尿常规、尿培养等检查,结果诊断出宝宝患上了尿路感染。

医生说,如果孩子身体情况较好,没有其他明显症状,却长期发热,我们一般高度怀疑是泌尿道感染,孩子一旦感染,用药很容易滥药,造成抵抗力下降,还容易引起其他并发症。长期不当使用尿不湿成主因医生提醒,引起泌尿道感染的原因很多,长期不当使用尿不湿是造成泌尿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女婴。据了解,尿不湿属于相对干净的卫生用品,但并不是无菌产品,孩子长期被包裹,尿不湿不透气,如果不勤换易造成感染问题。医生建议,特别是夏天,家长不能过度依赖尿不湿,可让尿布和尿不湿交替使用,让孩子私处经常透气,保持干燥,等小屁股完全晾干后再换上。

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啊!

血尿怎么办?

尿液中血细胞增多超过正常值称为血尿或尿血。血尿可以是肉眼可见的,也可以是肉眼看不见,只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发现有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血尿的颜色的深浅主要由尿液中所含红细胞的数量决定,血量多尿液可呈鲜红色、洗肉水样、粉红色及浓茶色等,出血严重的甚至尿中带有血凝块。

血尿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大多为泌尿系统本身病变引起。根据血尿在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情况,可初步判断出血部位:①尿道溢血:指不排尿时有血从尿道口不自主溢出,说明病变多在尿道括约肌以下;②初血尿:排尿开始时尿内有血,而后逐渐变清,提示病变多在后尿道或膀胱颈;③终末血尿:排尿开始时无明显出血,直至排尿终末时出现血尿,说明病变多位于膀胱三角区或后尿道;④全程血尿:自排尿开始至终了,血与尿液完全混合,全部尿液均为深浅不一的血色。

根据血尿的伴随症状和年龄也可以对血尿的定性诊断提供帮助:①无痛性血尿:为泌尿系肿瘤的特点,其中以膀胱肿瘤最为多见。如果中老年人出现间断、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应高度怀疑为泌尿系肿瘤。除此之外,肾结核、肾结石、前列腺增生、多囊肾等也可引起无痛性血尿;②血尿伴肾绞痛:多见于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有时肾肿瘤出血形成凝血块或脱落的坏死肿瘤组织使输尿管梗阻时也可引起肾绞痛;③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常见于泌尿系下尿路的病变,最多见的是急性膀胱炎、结石或结核,急性肾盂肾炎、急性前列腺炎也可出现此症状;④血尿伴下尿路梗阻症状:多见于前列腺和膀胱病变,如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等;⑤其它伴随症状:如同时伴有腹部肿块、水肿、高血压、发热等均提示一定病变,有时也会出现原因不明的血尿。从年龄因素分析,不同年龄出现血尿多发病也不一样,如儿童血尿多见于肾小球肾炎;40岁以下的男性发生血尿,以结石、前列腺炎、结核、尿道炎及外伤多见;如为女性,则多见于尿路感染;40岁以上的成人发生血尿则要考虑到肿瘤的可能。

发现血尿后最好不要自己处理,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确定出血的原因及部位,进行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医院前,病人自己和家属应:①尽力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持镇静,卧床休息;②避开导致血尿的不利环境和因素;③保存好血尿标本,医院后能及时进行检查;④如因各医院就诊,可根据伴随症状和患者年龄情况初步判断尿血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服用家庭常备的消炎药物和止血药物及其它对症药物,以解除病人的痛苦,但切忌乱用药。

尿路感染该怎么治疗

昨天出诊,一个40多岁的女病人拿着厚厚的一摞化验单和左氧氟胶囊、银花泌炎灵片两盒药来看病。她说从两年前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反复出现尿道炎,差不多每月一次。我问她是怎么治疗的,她说每次都是吃这两种药,吃三天好了就不吃了。

这位患者是个老师,工作较忙,平时喝水较少。第一次感染听药店的推荐使用这两种药,当时效果还好,吃了三天感觉好了就停了,医院详细的检查治疗。以后她常备这些药,一有症状就自行服用,最近感觉发作频繁,正好赶上假期,医院详细检查。

尿路感染用这两种药没有问题,但不能这么治疗。

1、哪些人易发生尿路感染?

女性的尿道短,而且尿道口和肛门非常接近,所以特别容易发生细菌逆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杆菌。此外,患有糖尿病、肾炎、慢肾衰、多囊肾,以及输尿管结石、尿道狭窄或梗阻等疾病,也是尿路感染的好发因素。对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一定要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又没有这些疾病并同时进行治疗。特别注意,老年女性的尿路感染可能没有尿急、尿痛等局部症状,或者仅有排尿次数增多,容易被忽略。

2、尿路感染如何治疗?如果确诊为尿路感染,首先明确是何种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有条件者应该做细菌培养。对明确的细菌感染,抗菌素当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方法,应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

常用的抗菌素有“沙星”类、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素。治疗尿路感染,一定要坚持“除恶务尽”、“穷寇要追”的原则,如果是第一次感染,而且感染很轻,抗菌素用三天,症状消失就可以了。如果再发生感染,即使用药三天症状消失也要继续使用,总用药时间约1~2周。这位患者,每次用三天药就停药是错误的,治疗不彻底,甚至还会诱发细菌耐药。

此外,治疗还要有耐心,不能用一种药,两天不见好就换药,换了两天不见好再接着换,如果这样,既治不好,又容易产生细菌耐药。3、尿路感染如何预防?尿液的冲刷是对尿路最好的保健,所以预防尿路感染,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千万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此外,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经期的卫生和性生活前后的卫生。

十大误区:尿路感染的诊疗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s,UTIs)是美国最常见的一种感染。LucasSchulz博士等人总结了UTI最常见的几大诊疗误区,包括脓尿、无症状菌尿、念珠菌尿等若干问题,试图引导泌尿外科医师对UTI做出正确的诊疗。

1尿液颜色气味有异常的患者,应诊断为UTI?

●对女性尿液清澈度的目测不能作为UTI的诊断依据。

●对于置留导尿管进行导尿的患者,不能依靠尿液的腐败性气味做出UTI诊断。

真相:尿液的颜色、清澈度或者气味不能单纯作为UTI诊断或开始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2尿液中存在细菌,应诊断为UTI?

●UTI并不是一种以实验室检查为诊断标准的疾病,所以在诊断时应当以临床症状为基础,并最终以尿沉渣镜检和尿培养阳性确诊。

●菌落计数不应作为无症状菌尿患者的诊断依据。对于有临床症状的女性患者,菌落计数cfu/ml通常是有临床意义的。对于有临床症状的男性患者,菌落计数cfu/ml通常与UTI或前列腺炎的诊断相关。

真相:尿液显微镜检查或尿培养阳性的患者,若无UTI症状不能作为UTI的诊断依据,很有可能是样本受到污染。

3患者尿液样本每低倍镜视野下可见多于5个上皮细胞且尿培养阳性时,可以忽略上皮细胞计数诊断为UTI?

●合格的尿液样本中上皮细胞计数应少于每低倍镜视野下5个上皮细胞。

真相:考虑到尿液样本受到污染,应当重新收集尿液样本或行导尿收集样本,不应忽略上皮细胞计数直接做出UTI诊断。

4尿液样本中有白细胞脂酶的,需进行尿培养,诊断为UTI并应用抗生素治疗?

●白细胞脂酶试纸测试对脓尿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80%-90%和95%-98%。然而,仅有白细胞脂酶阳性不能单独作为UTI诊断的依据。诊断UTI通常需要参考临床症状,而不能仅仅依靠实验室检查数据。脓尿和菌尿都不能单独作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征。

●在某些极为罕见的情况下,白细胞脂酶阴性但有UTI症状的患者仍然需要进行尿培养。最好对尿道炎、阴道炎或性传播疾病进行筛查。

真相:尿液分析白细胞脂酶阳性不应单独作为UTI的诊断依据,也不能作为开始抗生素药物治疗的依据。若每高倍镜视野下有多于5个白细胞且缺少患者症状时,应当对患者进行重新评估。

5患者出现脓尿症状,应诊断为UTI?

●对于中心粒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减少的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会异常减少。当存在泌尿系统症状且怀疑为UTI时,即使尿液中白细胞不增高,也应进行实验室微生物检查和尿培养检查。

●尿白细胞技术为6-10个/ml时,可能反映出患者尿液出现浓缩。

●某些非UTI疾病,如急性肾衰、性传播疾病或非感染性膀胱炎等均可出现脓尿。

真相:尿液白细胞计数不应单独作为UTI诊断的依据,也不能成为开始抗生素治疗的依据。

6尿液硝酸盐阳性,应诊断为UTI?

●尿液硝酸盐阳性可以高度提示菌尿,但菌尿对于UTI的诊断而言没有临床意义,依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尿液白细胞脂酶阴性和尿液硝酸盐阴性的联合检查可以排除患者的尿路感染,UTI阴性预测值为88%(95%置信区间,84%-92%)。

●即使尿液白细胞脂酶和尿液硝酸盐分析均为阳性,其菌尿敏感性也仅有48%(95%置信区间,41%-55%),特异性为93%(95%置信区间,90%-95%),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确诊是否为UTI。

真相:尿液硝酸盐阳性,不能作为UTI诊断的依据。

7行导尿收集的尿液样本中发现细菌的,应诊断为UTI?

●在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有98%存在菌尿,有77%为多种微生物感染。患者发生菌尿的平均时间为导尿开始后的1.8周。

●出现菌尿和脓尿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结合感染的特征和症状进行治疗。脓尿或菌尿不能单独作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征。

●虽然抗生素的应用可以延缓留置导尿管患者菌尿的发生,但也会导致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泌尿外科医生应当谨慎评估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获益与危害,可给予患者短期(通常不多于2周)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真相: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出现菌尿时,需要结合临床症状才能确诊是否为UTI。

8可能发展为UTI的菌尿患者,应进行抗生素治疗?

●老年男性非导尿患者菌尿发生率为25%-50%,女性为15%-4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很大程度上来说,菌尿和脓尿在老年人群体中相当常见。

●无症状菌尿患者通常多于有症状的UTI患者。

●无症状菌尿与肾盂肾炎、脓毒血症、肾衰竭和高血压等无关。

●过度应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

●脓尿、尿液白细胞脂酶或尿液硝酸盐检查都不能单独作为抗生素治疗的指征。但也有些例外:妊娠患者和泌外诊治创伤出血的患者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最新证据表明,对于复发性UTI的年轻女性患者,菌尿可以防止出现其他种类菌群感染所致的UTI。

真相:菌尿不能明确UTI诊断,无症状患者也不应进行抗生素治疗。

9老年患者跌倒与急性精神状态改变常由UTI所致?

●老年患者有菌尿或脓尿且出现急性精神状态改变的,若未给予抗生素治疗,于24-48小时后明显改善,则考虑其他引起精神状态改变的因素。

●跌倒患者未伴有局部尿路症状的,与菌尿或脓尿无关。

真相:老年患者跌倒与急性精神状态改变可由许多因素所致。系统性感染或其他UTI特征和症状,尤其是出现排尿困难的症状可以确诊非导尿患者的UTI。

10尿液中发现念珠菌和酵母菌,尤其是对于置留导尿管的患者,应诊断为真菌性UTI并给予治疗?

●治疗非白细胞减少的无症状真菌尿的导尿患者,是没有临床意义的。

●治疗置留导尿管的真菌尿患者应当首先替换或去除尿路中的导尿管等置入物。

●真菌性尿路感染很少引起系统并发展,但也有例外,如高危抑制受体、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或其他有较高可能性出现系统性真菌感染的患者。

●分离未行导尿患者尿液样本中的念珠菌应当注意阴道或体外对样本的污染。如果样本可靠且重复发现酵母菌,同时患者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则应当给予抗真菌治疗。

真相:置留导尿管的患者经常出现念珠菌尿,尤其是在急症特护病房,通常意味着患者出现了无症状感染。治疗念珠菌应在有明确的指征和感染症状时进行。

尿路感染小知识

尿路感染是困扰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的常见病。尿路感染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负担。其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血尿、下腹部疼痛等,少数患者出现腰痛、发热。如果有上诉症状,医院救治,进行尿液常规、血液常规、肾脏彩超等检查。一旦确诊为尿路感染,应遵医嘱进行抗感染治疗。千万不能自己胡乱、不规则吃药,或是觉得症状好转,提早停药。临床上经常碰到反复尿路感染的患者,其中不少就是因为不按疗程用药造成的。

对于急性膀胱炎的患者,一般选用短程疗法。口服奎若酮类、半合成青霉素或是头孢类抗生素中任意一种,连用三天。停服抗生素7天后,需进行尿细菌定量培养。对于症状轻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可以门诊口服药物治疗10—14天。严重感染患者需静脉给药,甚至住院治疗。经过规律治疗,症状消失,尿菌阴性者,疗程结束后一周、二周、六周复查尿常规和尿培养。坚持多饮水、勤排尿,是预防尿路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反复尿路感染怎么办一定要注意这9点

尿路感染是夏季多发性疾病之一,有时候会反复发作,那么反复尿路感染怎么办?以下为大家推荐治疗药品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朋友。

 反复尿路感染怎么办

  1、充分的饮水,维持每日㏄以上的水分。

  2、多摄取含维生素C的水果,橘子、柠檬、梅子汁保持尿液酸性化。

  3、至少每3到4小时,须排空膀胱一次。

  4、勿憋尿,尤其是怀孕的妇女。

  5、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饮酒或咖啡。

 6、洗澡用淋浴的方式。

  7、注意个人卫生,女性上完厕所后,卫生纸应由会阴部往后擦至肛门口,不可来回擦拭。

  8、糖尿病、尿路结石、甲状腺肥大患者等易导致尿路感染疾病,应小心并接受适当的治疗。

  9、按医师指示服药,不可因症状解除后私自停药。

延伸阅读:尿路感染让老年人尿不出也憋不住女性年龄越大尿路感染几率也越大掌握九大细节预防尿路感染五招防治尿路感染小心尿路感染侵犯女人三个时期孕妇预防尿路感染的9对策

推荐阅读









































有了先兆流产的征兆怎么办
溃疡病例系列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


转载注明  http://www.wzjyt.com/yfhl/182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泌尿系统感染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