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医解药国医大师朱良春虫类药的认识与
人类对虫类药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其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就药性而言,虫类药有其自身特有的共性。
多偏寒凉
如清热解毒的牛黄,清热凉血的水牛角,清热化痰的海蛤壳;而平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着,作用比较缓和,严格说来,仍有温凉之分。如《别录》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凉”。
味多咸、甘
如平肝潜阳之石决明、珍珠母,软坚散结之牡蛎、海蛤壳,补肾助阳之雄蚕蛾、海狗肾等,均味咸;而缓中补虚之蜂蜜,补血滋阴之阿胶,祛风止痛之露蜂房等则为甘味。
性多沉降
李时珍论述药物的升降沉浮时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而虫类药多具咸寒之性,且质地沉重,故性多沉降。如熄风止痉之地龙、活血化瘀之地鳖虫、平肝抑阳之石决明等。四是多归肝经。如蝉蜕、水牛角、羚羊角、牡蛎、石决明等。
相比草木矿石类药物,虫类药乃血肉之品,有情之物,性喜攻逐走窜,通经达络,搜剔疏利,无处不至;又和人类体质比较接近,容易吸收和利用,故其效用比较佳良而可靠,起到挽澜之功,是草木、矿石之类所不能比拟,用之常得心应手。虫类药的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有异。一般而言,虫类药的功效主治可以概括为以下14个方面。
1.攻坚破积虫类药具有攻坚破积,或软坚散结作用,与这些药物咸软、辛散、以毒攻毒的药性特点有关,可用于治疗痰核、瘰疬、症瘕积聚等症。机体的脏器发生病理变化,形成坚痞肿块,如内脏肿瘤、肝脾肿大等,也宜用此法治疗。
此类药物如牡蛎、海蛤壳、海浮石、鳖甲、蜈蚣、全蝎等;《医学心悟》消瘰丸用牡蛎配伍浙贝母、玄参等治疗瘰疬,近人用全蝎、蜈蚣、斑蝥诸药治疗癌肿等。
2.活血祛瘀虫类药以其蠕动之性,飞灵走窜,具有搜剔络中瘀血,推陈致新之功,广泛应用于机体循环瘀滞或代谢障碍,出现瘀血征象者,尤以妇科为常用。
如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等症,因妇女以血为本,病多瘀血阻滞,常用药物如水蛭、地鳖虫、穿山甲、鼠妇、五灵脂等。《神农本草经》论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症瘕积聚,无子,利水道”,可见其效之着。方如仲景抵当汤(丸)用水蛭、虻虫等治疗热性病瘀热在里,其人如狂(精神错乱)等。
3.行气和血气郁血滞,出现脘腹胀痛诸症,可用行气和血之虫类药治疗。如乌龙丸用九香虫治疗肝胃气痛;《孙氏集效方》、《圣惠方》及王孟英等用蜣螂虫治疗膈气吐食、大便秘塞及吐粪等症。
4.宣风泄热一些虫类药具有宣风清热,化毒透疹作用,用于热性病早期,邪热郁于肌表,发热、疹发不透等,如蝉蜕、僵蚕等药。升降散用僵蚕、蝉衣治疗温热病;消风散用蝉衣治疗风热瘾疹等即是此意。
5.搜风解毒爬行虫类性善走窜,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常用于风湿顽痹、头风诸疾,更可用于大风、历节,如麻风病、风湿关节病之类。药如全蝎、乌梢蛇、白花蛇、僵蚕、地龙等;方如苦参丸、搜风散用乌梢蛇、僵蚕、全蝎治疗麻风病;许叔微麝香圆用全蝎、地龙等治疗白虎历节诸风疼痛;叶天士用蜣螂虫、全蝎、地龙、蜂房等治疗周痹等。
6.息风定惊息风定惊是虫类药的另一功效,适用于温热病热极动风、小儿惊风、肝阳化风等所致的眩晕昏仆、抽搐痉挛、项强肢颤,或风阳挟痰、痰热上扰之癫痫,风毒内侵之破伤风等症。常用羚羊角、水牛角、牛黄、石决明、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等药;如大青膏用蝎尾、乌梢蛇等治疗惊痫,止痉散用全蝎、蜈蚣等治疗急慢惊风、流脑、乙脑昏迷、抽搐等。
7.开窍慧脑疫毒、痰浊、风阳诸邪,上蒙脑窍,阻遏清阳,可以辟恶通窍之品,如龙涎香、麝香、蟾酥、羚羊角等,开窍慧脑,始可“安魂魄,定惊狂,祛魇寐”(《景岳全书》论羚羊角)。
8.清热解毒虫类的清热解毒药物众多,如犀牛角、水牛角等动物的角,牛黄、熊胆等动物的胆或其分泌物,望月砂、夜明砂等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水黾、竹蜂、萤火虫、石蟹等虫类。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镇惊安神、生肌消痈等功用,为临床所常用。
9.消痈散肿毒邪壅结,导致痈肿、恶疽、顽疮等,每用此法治疗。如《救急方》用蜒蚰治疗足胫烂疮;《直指方》将斑蝥用于痈疽拔毒等。
10.收敛生肌痈疽溃疡,久而不愈,需用收敛生肌之品。如《普济方》屡用五倍子治一切诸疮;各种金疮或跌仆外伤出血,尝用虫百蜡,朱丹溪盛赞其为“外科圣药”。
【本文选自《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朱良春。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责任编辑:王晓宇(
- 上一篇文章: 开方用药之法药对配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