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不出深圳小病不出社区听老深圳聊聊我市

时间:2023-3-20来源:用药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卫生健康事业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市民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深圳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深圳卫生健康事业砥砺奋进、勇立潮头,实现跨越式发展。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幅增加,医疗卫生高地格局初步形成,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实现。

十四五时期,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计划到年,全市床位总数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一方面,深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大幅增加。政府持续加大卫生健康投入保障力度,累计投资超过亿元。规划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新建项目重点向原特区外倾斜,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完成33家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工程,医院23家、社康机构家。另一方面,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创新性规划建设以区域医疗中心+基层医疗集团为主体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顶天立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市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与年相比,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80.66岁提高到81.54岁,居民健康指标持续稳定在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水平。

未来,深圳卫生健康工作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加快实现病有良医为总体目标,以扩容提质、争创一流、打造样板为主线,以原特区外地区为重点,加快补齐卫生健康重大设施,推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着力提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学科研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计划到年,床位总数达到8.29万张,医生总数达到5.5万名,医院总数达到60家,医院总数超过26家以上,社康机构总数达到家以上,建成两家国内领先的重大疾病防治中心,争取全市有3家医院进入全国百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医疗中心城市、全球影响力卓著的健康城市,市民健康水平大幅提升。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名深圳居民和医生,他们通过发生在自己身上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故事,讲述了深圳近年来医疗卫生的可喜变化。

面孔1

李梅香

贴心的社康服务为居民健康保驾护航

家门口的社康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就医、拿药也越来越便利了。今年3月,家住罗湖区景贝南社医院集团怡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接受了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几天后,筛查结果就发到了她的手机上。

▲今年59岁的李梅香可免费享受两癌筛查。

李梅香说,今年3月初,她看到媒体上刊登了深圳个医疗机构免费为常住适龄女性提供两癌筛查的消息,其中,乳腺癌筛查对象年龄段为35岁~65岁,宫颈癌筛查对象年龄段则为30岁~59岁。我今年59岁,正好在筛查的范围内,于是下午就去家门口的社康去预约登记了,很快就做上了检查。李梅香告诉记者,整个流程非常简单。前往检查时,只需携带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就行了。

记者了解到,深圳市常住适龄妇女子宫颈癌、乳腺癌免费筛查项目分别于年、年列入深圳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并将其列入了年的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深圳还为40岁~74岁的深圳户籍或常住居民开展五类高发癌症(肺癌、乳腺癌、大肠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评估和筛查,符合条件的居民到指定的家社康中心就可报名预约。

说起家门口的社康,李梅香连连称赞,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她算是社康的常客了。李梅香说,这几年基层社康的医医院媲美,各种基本公卫服务免费享受,小病去社康、医院正逐渐成为居民的普遍共识。

据悉,深圳的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正在加快提升,前后出台了社区健康服务、全科医生管理等系列强基层工作规范,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元,提供12项免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对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实行社区首诊打5折,签约家庭医生打2折,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参保人在社康中心就诊,规定药品和诊疗项目费用70%由其个人账户支付,30%由基本医疗保险大病统筹基金、地方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相当于7折优惠。

面孔2

黄梅珍

一个电话家庭医生就能送医上门

有了家庭病床,子女该上班上班,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60岁的黄梅珍是深圳家庭病床的受益者之一。从3月中旬开始,龙岗区文景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侯志珍医生带着医疗包上门为她进行艾灸治疗。黄梅珍在家连续接受了10多次家庭医生上门的家庭病床服务。

▲文景社康中心医生侯志珍上门为黄梅珍进行艾灸治疗。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黄梅珍是一名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去社康中心取高血压的药物。年,她因半月板受伤加肌肉撕裂,双膝日渐疼痛,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导致囊内积水,并伴有炎症。黄梅珍住在龙岗区布吉金利路一栋居民楼里,没有电梯,每次取药她不仅要上下五楼,还要穿越一大段路。从此,每次出门取药对她来说都是痛苦的煎熬。

今年3月1日,由深圳市卫健委、市医保局联合发布的《深圳市家庭病床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家庭病床的服务对象被扩大到了13类,包括:气管插管后、鼻饲或者持续导尿,需要定期进行治疗或者护理的患者;压疮、造口、失禁患者;呼吸、泌尿、消化等系统反复感染患者;糖尿病足患者;恶性肿瘤晚期患者;骨折后牵引或者固定,需要卧床治疗患者等。其中,双膝半月板严重损伤、无法正常行走的黄梅珍正好被包含在内。

新的管理办法实施后,黄梅珍向社康申请了家庭病床服务,建立了家庭病床档案。她再也不用拖着病腿去社康,打个电话医生就能上门为她的双腿做一对一的治疗,而且还能使用医保。

据了解,深圳从年开始试点由社康中心开展家庭病床服务,经过8年的探索,年全市累计建家庭病床多张。随着市民需求不断增长,政府进一步放开和规范家庭病床的管理,不仅扩大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同时还降低了承办机构的门槛,所有医院都可以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并且深圳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被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参保人的家庭病床服务医疗费用按照深圳市社会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有关规定给予支付。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正享受着这项优质医疗服务带来的便利。

面孔3

麦斯万

将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验带到深圳

4月7日上午,麦斯万(Dr.BhaveshMeswani)医院春风院区全科门诊开始了他坐诊的第一天。当天他接诊了一位患儿,他亲切询问了家长患儿生病的情况,又耐心为患儿做了一系列身体检查,最后确定病情后又对后续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用药方法等做了详细的说明。患儿家长表示非常满意。

▲麦斯万医生给患者做检查。

据了解,麦斯万是澳大利亚医委会隶属成员、澳大利亚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印度孟买大学内外全科医学士、印度孟买大学儿科医学博士、美国波士顿大学儿科营养学研究生。医院集团与香港全资医疗机构深圳万治门诊部通过协作资源共享引进的专家,医院集团推进跨境医疗的一大举措。

麦斯万说,医院给他提供了很好的工作环境,医院所配备的检查设备非常齐全,医院配有病房,如果患儿病情严重可随时收治入院,比门诊部更方便。他希望能把国际先进的诊疗技术和医疗经验带到深圳罗湖,让深圳居民不出深圳就能享受到国际一流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针对跨境医疗服务,深圳市政府办公厅于4月8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医疗服务跨境衔接的若干措施》,集中火力对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服务环节最迫切需要打通的堵点,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更自由地跨境流通,让深圳人看香港名医、用国外新药,港澳居民在内地就医,病人的跨境转运都更便捷。

《跨境医疗措施》提出,到年,深圳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服务竞争力的港资、澳资医疗机构。为此,深圳将进一步为港澳来深办医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办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跨部门并联审批,进一步压缩登记审查与决定时限。此外,港澳医师、外籍医师在深注册短期行医的审批和续签手续也会被优化和压缩时限。

此外,广东省即医院试点港药通计划,将临床急需、香港已经上市并有成功的临床应用经验且内地无同类注册产品的药品、医疗器械,直接引进该院使用。目前,广东省药监局已审批通过第一批港药通国外药械,即将在该院投入使用。

面孔4

晓尘

家门口就能找到顶级专家做手术了

住在深圳南山区南头街道的晓尘去年5月刚结婚,就在他正为了小家庭规划未来幸福生活的时候,一道闪电劈向了他。去年11月,晓尘在体检中被查出颈部有结节,医院进行复查,被确诊为甲状腺癌,并在该院进行了全甲状腺切除和右颈清扫术。出院后,又进行了碘同位素治疗。

然而,手术治疗的效果并没有维持多久。今年3月初,晓尘的声音嘶哑得更严重,说话也困难,他感觉不妙,医院复查。PET-CT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存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随后,医院进行穿刺活检,确诊为颈部淋巴结转移,需要再次进行手术治疗。医生还告诉他,因术后一侧声带已固定,第二次手术的难度非常大。

▲张宗敏教授带领团队为患者手术。

就在晓尘为手术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个好友告诉他,国内头颈外科领域的大师张宗敏教授要来南山肿瘤中心做手术。张宗敏教授在头颈肿瘤复发病例上特别有经验,最擅长的是二刀,也就是二次手术。终于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顶级专家做手术了,这太方便了!晓尘说。于是,他早早地在网上联系上张教授,并预约在南山进行手术。

3月13日,医院手术室,张宗敏教授带领南山肿瘤中心头颈外科团队,为晓尘进行手术,术中切除了甲状腺癌的转移病灶,同时做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以保证手术彻底,最大程度清除病灶以及降低肿瘤复发率。

术后,晓尘的身体恢复很快,也没有出现并发症,手脚不麻,说话声音也没有变化。3月19日,经过一周的治疗和康复,晓尘顺利出院了。

目前,国内专家来深圳做手术已成为常态。深圳先后引进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一批名校名院集聚深圳办医办院,肿瘤、心血管病两个国家队来医院、医院,去年深圳新增医院8家、总数达到18家。5家医院医院建设单位,12个学科进入所在学科全国科技量值排名前50名。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中医肝病区域诊疗中心等一批国家级重大平台在深圳布局,参保人本市就诊率达98.1%,医院市外医保患者住院占比达40%,大病不出深圳基本得到实现。

十三五成果数据(~)

深圳在卫生健康领域累计投资超过亿元,是十二五期间的2.51倍。规划项医疗卫生建设项目,其中83项布局在原特区外。全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床位6.29万张、执业医师4.26万人,分别比十二五末增长50%、65%、47%。

规划建设23家区域医疗中心、21家基层医疗集团,初步形成顶天立地的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基层诊疗量占比达到74.2%,4项改革入选全国35项医改重大典型经验。全医院总收入的比例提高至37.64%,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下降到14.28%,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13项健康中国规划目标,深圳提前完成10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54岁。婴儿死亡率降低至1.14‰,孕产妇死亡率低至4.79/10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至44.87%。

深圳晚报记者周倩



转载注明  http://www.wzjyt.com/yyzl/1335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泌尿系统感染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