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一喝水就有尿,有的人喝完水半天不
生活中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喝完水就到处找厕所的,另一种人是不管喝多少水,都似乎永远没有尿意,有人说喝完水就有尿意的是肾不好,也有人说喝完水没尿意的是肾不好,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呢?
01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肾脏的作用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并借此清除体内代谢产物以及一些废物、毒物,同时通过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以及其葡萄糖、蛋白质、各种离子等有用物质。而保留这些有用物质,能维持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平衡。
除此之外,肾脏还有内分泌功能,比如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前列腺素等。
02肾不好,身体会出现哪些症状?
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有水肿、尿量异常、血尿、蛋白尿、腰痛等。
水肿
肾病所致水肿的特点是晨起眼睑以及颜面水肿,通常在午后消退,水肿会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也可出现双下肢水肿。
尿量异常
肾病可导致尿量增多或少尿、无尿,尤其是少尿或无尿可能提示肾脏受损严重。
血尿
血尿可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多见于肾脏的结石、肿瘤等,而镜下血尿多和肾小球疾病有关。
蛋白尿
尿液中出现绵密细小且不易消散的泡沫,很有可能提示蛋白尿,而蛋白尿很有可能和肾病有关。
腰痛
出现肾绞痛、肾区叩击痛,腰部的不适、隐痛等,可能和肾脏疾病有关。
03喝完水,排尿的快慢和哪些因素有关?
正常人的每日尿量以及排尿频率是多少?
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肾小球的滤过率以及肾小管重吸收,但受个人体质差异及饮食习惯影响,正常人一天的尿液排出量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一昼夜的排尿量在~毫升之间。
当24小时的尿量大于毫升时,称为多尿,当24小时尿量小于毫升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若24小时尿量小于毫升,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
至于排尿频率,一般来说,白天的排量次数在4~6次,晚上在0~2次,当然排尿频率受诸多因素影响,偶尔出现排尿频率增多或减少都是正常的。
影响排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正常人排尿的频率本身差异就很大,而且受影响因素有很多,排尿的快慢和肾好或者肾不好关系不大。
有的人喝完水就想尿尿,有可能是膀胱体积小所致,膀胱体积小,能够容纳的尿液就少,因此就更容易产生尿意,排尿频率就高。
除此之外喝水太多,也会导致排尿频繁;焦虑、紧张、恐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尿频;天气寒冷,穿的太薄,也会导致人应激性的排尿增多。
当然某些疾病也可能导致排尿频繁,比如泌尿系统感染(尿频、尿急、尿痛),糖尿病,泌尿系统结石,泌尿系统肿瘤,尿崩症等,具体原因要具体分析,这些疾病除了会导致尿频外,通常还会伴有其他一些典型表现。
喝完水却尿少又有哪些原因呢?口渴,体内缺水,或者出汗多,可造成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少。一些病理性因素会导致排尿减少,比如肾损伤,泌尿系统结石、肿瘤,前列腺疾病,心脏疾病等。
结语:日常生活中偶尔出现少尿或多尿无需担心,但如果出现一段时间的少尿、无尿或者多尿,并伴有其他症状,要引起重视
- 上一篇文章: 宫颈炎缠身,或为不孕种下种子这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