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泌尿系感染

时间:2020-6-20来源:用药治疗 作者:佚名 点击:

“泌尿系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是儿童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可由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常见的病原菌主要是来自肠道的革兰氏阴性菌,其中90%由大肠埃希菌引起。”

01病例介绍

a.病史特点:患儿,女,3月,主诉“发热1天余”,热峰39.7℃,间隔2-3小时体温易反复,热退后精神反应可,食欲稍差,小便稍偏少。b.查体:体温:38.8℃,心率:次/分,呼吸:35次/分,体重:6.5Kg,神志清,精神反应可。咽无充血,扁桃体未见。外阴红,见分泌物,肢端稍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1.5秒。c.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3.83×10^9/L,GR50.5%,LY35.2%,RBC3.45×10^12/L,Hb94g/L,PLT×10^9/L,CRP75.9mg/L。尿常规: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阴性,干化学法尿沉渣:白细胞77/ul(正常值0-12/ul),根据公式白细胞值/6.6*1.5换算为17.5/HP。尿培养:大肠埃希菌(菌量>10^5cfu/ml)。泌尿系超声:未见明显异常。d.诊断:泌尿系感染02知识小课堂在发热原因不明的婴儿和小于2岁的小儿中,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为5%,其中女孩高于男孩2倍以上。当小婴儿有原因不明的发热时,需考虑泌尿系感染可能。考虑泌尿系感染时需完善的检测及检查(年泌尿系感染诊治循证指南):1.尿常规:清洁中段尿沉渣中白细胞>5个/HP,应考虑可能为泌尿系感染,如白细胞成堆或见白细胞管型及蛋白尿则诊断价值更大,后两者更说明肾脏受累。不能单纯根据尿常规中是否有白细胞诊断或完全排除泌尿系感染。2.试纸条亚硝酸盐试验和尿白细胞酯酶检测:两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泌尿系感染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9.2%-%和30%-89.2%。该项目包含在尿常规中。3.尿培养:是诊断泌尿系的主要依据,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数1×10^5/ml可确诊,1×(10^4~10^5)/ml为可疑,1×10^4系污染。4.泌尿系超声:建议首次发热性泌尿系感染均行泌尿系超声检查,以发现和诊断泌尿系统发育畸形。5.核素肾静态扫描(DMSA):(1)核素肾静态扫描是诊断急性肾盂肾炎的金标准,对发热性泌尿道感染的婴幼儿,急性期建议行核素肾静态扫描检查对除外膀胱输尿管反流(Ⅲ~Ⅴ级)具有重要作用,可应用于评估是否需要行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2)急性感染后6个月复查核素肾静态扫描用以评估肾瘢痕。6.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VCUG):是确诊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的基本方法及分级的金标准。推荐意见:(1)≤2岁患儿:首次发热性泌尿系感染,完善泌尿系超声及核素肾静态扫描检查。如果泌尿系超声或核素肾静态扫描检查结果异常,急性感染控制后进一步行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如果泌尿系超声与核素肾静态扫描结果均未见异常,则可密切随访观察,如感染再次发作,完善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检查。(2)2岁患儿:首次发热性泌尿系感染,完善泌尿系超声。若超声异常,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抗菌药物治疗48h无明显好转者,进一步完善核素肾静态扫描、排泄性膀胱尿路造影。

此例中患儿尿常规中见白细胞酯酶阳性,亚硝酸盐阴性,尿白细胞17.5/HP,可疑诊泌尿系感染,依据患儿尿培养:大肠埃希菌(菌量>10^5cfu/ml),可确诊。

此患儿<2岁,已完善泌尿系超声未见异常,未完善核素肾静态扫描检查,该检查临床中并不常用,医院不具备此检查条件,一般在患儿>2次以上泌尿系感染时建议完善。

毕佳佳

您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转载注明  http://www.wzjyt.com/yyzl/858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泌尿系统感染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